畜禽生产技术才培养方案

来源: 浏览:1177 发布日期:09-29

畜禽生产技术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畜禽生产技术  

  (二)专业代码:610301  

 二、入学要求及修业年限

(一)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二)学    制:三年

 三、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县乡级兽医行政部门、畜禽技术推广部门、动物防检站、动物屠宰企业、动物疫控中心、动物/宠物医院、大型规模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和兽药企业等企事业部门或单位,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兽药技术员、饲料技术员、动物饲养管理、牧场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自主创业,如:开办养殖场、饲料兽药经营部、饲料加工厂、宠物医院等。  

  本专业职业范围一览表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农林牧渔  

61)  

畜禽生产技术(6103)  

畜牧业  

03)  

畜禽生产与经营  

饲料生产与经营  

动物疾病防治  

中兽医  

动物防疫与检疫  

畜禽养殖  

兽药营销  

动物疫病防治员  

5-03-05-01)  

动物检疫检验员  

5-03-05-03)  

兽医化验员  

5-03-05-02)  

中兽医员  

5-03-05-04)  

兽药技术人员  

2-03-05-02)  

畜牧技术人员  

2-03-06-01)  

家畜饲养员  

动物疫病防治员  

动物检疫检验员  

  四、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畜禽养殖场、饲料公司、动物保健品公司、畜牧技术服务站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畜禽生产、养殖环境控制、动物繁育、饲料兽药生产和营销、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 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 遵法守纪、 崇德向善、 诚实守信、 尊重生命、 热爱劳动, 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 环保意识、 安全意识、 信息素养、 工匠精神、 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 乐观向上, 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 1 ~2 项运动技能, 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 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能够形成 1 ~2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 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等知识。  

  (3)掌握畜禽各阶段的饲养、生产管理、繁殖技术等知识。  

  (4)掌握畜禽营养需求、饲料生产、饲料配制、饲料兽药营销等知识。  

  (5)掌握畜禽解剖生理特点、常见疫病诊断与防治、病理解剖、实验室诊断知识。  

  (6)掌握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及处理、基本法规等知识。  

  (7)掌握畜产品加工及畜牧业经营管理基础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 终身学习、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 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推广能力。  

  (5)具备常见畜禽各阶段饲养管理能力。  

  (6)能为畜牧企业制订生产、经营计划,能分析和解决畜牧生产中技术、经营、管理的基本问题。  

  (7)熟练进行动物配种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  

  (8)能建立畜禽防疫检疫体系、进行主要疫病防控。  

  (9)能进行畜禽饲养环境控制;  

  (10)具备畜禽常见疾病临床一般诊断技术,能进行动物病理剖检、病原检测;  

  11)具有饲料生产、饲料检化验能力,具有饲料、兽药营销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明确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  

  公共基础课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担当,以热爱祖国为立 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康成长、成才报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踏上新征程 共圆中国梦  

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2.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3.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  

4.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大课堂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能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了 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 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探寻符合自身 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养成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 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应对挫折与适 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职业素 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时代导航 生涯筑梦  

认识自我 健康成长  

立足专业 谋划发展  

和谐交往 快乐生活  

学会学习 终身受益  

规划生涯 放飞理想  

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2.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3.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  

4.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大课堂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3  

哲学与人生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 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 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 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 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  

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  

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  

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2.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3.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  

4.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大课堂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4  

职业道德  

与法治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 要意义;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 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 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 法用法的好公民。  

感悟道德力量  

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维护宪法尊严  

遵循法律规范  

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2.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3.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  

4.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大课堂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5  

历史  

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模块:  

史前时期与先秦历史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隋唐时期大一统国家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民族关系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明至清中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精湛的传统工艺  

多样的文明古国  

中古时期的区域文明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全球联系的建立  

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资本主义的扩展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拓展模块:  

《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  

《历史上的著名工匠》  

1.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  

2.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3.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6  

语文  

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2.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1.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学习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及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理解、欣赏各类文本、作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口语交际:进一步学习用普通话交流。学会倾听和述说,学习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采访、讨论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3.写作: 学习根据表达和交际需要写作,片段和篇章写作,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文章写作,条据、通知、书信、启事、计划、总结等应用文写作。能使用常用软件及文字处理程序编辑文本。  

4.语文综合实践: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场生活确定活动主题与内容,制订活动计划,设计活动项目,开展语文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2.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3.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  

4.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  

5.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7  

体育与  

健康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  

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1.掌握田径类项目(跑、跳、投)体操类项目(支撑、攀爬、悬垂、腾跃)、球类项目(足、篮、排)等技能和方法。  

2.拓展健身类(健美操)、娱乐类(毽球、跳绳)、养生保健类(太极)和新兴类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独  

2.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3.把握课程结构,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  

4.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体能教学实践的针对性  

5.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8  

艺术  

  

1.通过课程学习,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掌握必备的艺术知识和表现技能。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表现。  

2.结合艺术情境,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提高审美判断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根据一个主题,运用特定媒介、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或方法进行创意表达,尝试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美化生活。  

4.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音乐鉴赏与实践  

1.聆听与感悟:音乐表现形式、音乐情绪  

2.美妙的歌声:中国民歌、外国民歌、艺术歌曲、合唱艺术、通俗歌曲  

3.璀璨的器乐:中国民族器乐曲、钢琴、提琴独奏曲、室内乐、管弦乐曲、协奏曲、交响曲  

美术鉴赏与实践  

美术与人生:.美术的意义与领域,美术与生活  

美术表现:平面表现(绘画、摄影艺术、书法与篆刻艺术  

)空间表现(雕塑、工艺品、建筑、景观)  

中国美术赏析:绘画、书法、雕塑与建筑  

外国美术赏析、绘画、雕塑、建筑  

1.准确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2.深入分析艺术课程结构内容,加强课程衔接整合  

3.遵循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1.积极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9  

英语  

在日常英语的基础上,围绕职场相关主题,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能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  

能理解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在了解中西思维差异的基础上,能客观对待不同观点,做出正确价值判断。  

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能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能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1.基本话题    

城市与国家 、文化习俗、环境保护、名人、气候与天气、假日与节日、工作与就业、名胜古迹、个人信息、科学技术、运动、交通运输、旅行、购物、饮食、语言学习、日常生活、兴趣与爱好、校园生活、休闲与娱乐等    

2.功能内容  

问候与道别、引荐与介绍、感谢与道歉、预约与邀请、祝愿与祝贺、求助与提供帮助、赞同与反对、接受与拒绝  

3.语法内容    

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语法学习内容在巩固部分初中语法知识的基础上作适当拓展,以达到通过复习运用提高能力的目的。   

   

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学生还应结合本专业进行英语学习,认知200个专业英语词汇。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能  

2.开展活动导向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3.尊重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  

4.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重视实践应用  

5.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0  

数学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基础模块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集合、不等式)、函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几何与代数(直线与圆的方程、简单几何体)和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初步)。  

拓展模块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充要条件)、函数(三角计算、数列)、几何与代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复数)和概率与统计(排列组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  

1.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  

2.突出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式  

3.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实践应用  

职业教育要突出对人才的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11  

信息技术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网络应用  

图文编辑  

数据处理  

程序设计入门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信息安全基础  

人工智能初步  

数据报表编制  

数字媒体创意  

演示文稿制作  

信息安全保护  

1.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 信息意识,培养技术思维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履行信息化社会责任  

2.立足岗位需求,培养信息能力  

3.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实践技能训练  

4.创设数字化学习情境,强化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12  

化学  

理解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能使用化学符号描述常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微观层面理解宏观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理解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同时也是变化的。  

掌握观察化学反应现象的方法,能使用规范的化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反应现象;能分析化学反应现象,运用化学变化及其规律解决物质鉴别和分类等问题。  

认识实验探究对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能正确认识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关系,形成节约、环保、安全的行动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化学反应及其规律  

溶液与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滴定分析法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常见生物分子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溶液、胶体和渗透压  

缓冲溶液  

闭链烃  

烃的衍生物  

脂类  

糖类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蛋白质和核酸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4.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13  

劳动教育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活动课,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劳动获得直接劳动体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以班级、社团等形式在非教学时间开展环境保洁、社会实践、农业生产、社区公益、仪器设备维保等劳动实践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劳模讲座或农业、工业生产观摩活动。  

  

每个学生都必须接受劳动教育,是全体学生的基本权利,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学习评价以班主任和相关负责人员对劳动内容和考核情况进行评价。  

14  

安全教育  

1.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  

2.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 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1.校园安全  

2.实训安全  

3.交通安全  

4.灾害自救和社会安全  

   

1. 安全教育教学可采用游戏、模拟活动、体验活动、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鼓励学校、 教师、 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 加强交流,构建开放的网络安全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教学。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畜禽解剖生理》  

  (1)课程目标: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实践与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学习畜禽等动物的基本的解剖知识,能够更好地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2)主要内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和基本功能,组织分类、形态、分布和功能,有机体的调节机能,常见动物体的主要部位名称及具体描述,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等。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由具有本科学历3年以上从事专业教学或研究生学历教师、3年以上实验室工作的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动物解剖实训室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2.《动物生物化学》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体内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过程与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储存,物质代谢和能量流动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基因信息传递、表达及其调控以及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2)主要内容: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酶和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糖类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能量代谢途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基因表达调控;动物体酸碱平衡与钙磷代谢、血液生化、肝脏生化的特点。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由具有本科学历3以上从事专业教学或研究生学历教师、3年以上实验室工作的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3.《动物营养与饲料》  

  (1)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畜收兽医专业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莫定基础;掌握饲料营养物质的基本知识基本营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的转化途径及缺乏症;熟悉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掌握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技术:同时通过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营养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各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及中毒症:不同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与规律;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常用饲料的营养特性、营养价值及其合理加工利用;饲料配方设计技术。设计畜禽饲料配方设计浓缩饲料配方等。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由具有本科学历3以上从事专业教学或研究生学历教师、3年以上实验室工作的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动物医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4.《动物繁殖与改良》  

  (1)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繁殖规律和生殖理论,运用这些规律指导实践,了解动物繁殖技术新进展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以便好地服务于畜牧业发展。  

  (2)主要内容:动物生殖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殖腺体的内分泌功能:主要生殖激素的功能和应用;雄性动物生殖机能,精子形态结构、精液组成和理化特性;雌性动物发情规律及发情鉴定与调控:动物受精、妊娠、分娩与泌乳的一般知识与特点;动物繁殖障碍及繁殖力的评价;动物繁殖控制技术等。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由具有本科学历3以上从事专业教学或研究生学历教师、3年以上实验室工作的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动物医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5.《动物病理》  

  (1)课程目标: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病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具备尸体剖检、动物实验和标本观察等实践能力,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还可通过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和动物实验等手段直接参与疾病诊断,从而验证临床工作效果,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法制观念:具有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较强的责任感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热爱动物医学事业,敬业爱岗;具有自强、自立、竞争、合作、拼搏、实干的精神:具有科学求实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各种职业以及抵抗风险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2)主要内容:常见病变的眼观及镜检变化与形成机理分析,如充血、出血、梗死、水肿、脱水、变性、坏死等:炎症的基本病变、类型、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机体酸碱平衡紊乱等。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由具有本科学历3以上从事专业教学或研究生学历教师、3年以上实验室工作的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动物医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6.《动物药理》  

  (1)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药物的基本知识,常用药物的性状、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能正确地开写处方与进行药物调配,熟悉抗生素及作用各系统药物的共性与特点:能基本合理选用抗微生物药物等。同时通过渗透专业思想教自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2)主要内容:药物的一般知识,药物与机体的相互关系,处方开写,抗微生物药物及其合理应用,作用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药物。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由具有木科学历3以上从事专业教学或研究生学历教师、3年以上实验室工作的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休教室、动物医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休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7.《动物微生物及检验》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层畜禽疾病防治人员、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微生物和免疫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1)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常见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进行实验室诊断的能力,为学生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和动物疾病诊疗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将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综合能力;同时通过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2)主要内容: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营养要求与类型、致病特性、生长繁殖条件、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掌握微生物检测及免疫学检验方法等。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由具有本科学历3以上从事专业教学或研究生学历教师、3年以上实验室工作的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动物医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8.《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1)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临床检查的力法和治疗技术:掌握血、尿粪常规检查;理解症状学的诊断意义;识别正常状态和病理状态;一般了解特殊检查的方法,从而能综合分析症状资料,对典型病例做出初步诊断和治疗。同时通过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自,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2)主要内容:动物的接近与保定;熟悉常用的绳结及打法;临床检查的一般内容与基本方法;各系统临床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特殊检查法及血液、尿液检验等:给药技术等常用的治疗技术等。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由具有本科学历3以上从事专业教学或研究生学历教师、3年以上实验室工作的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动物医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9.《动物防疫检疫技术》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养殖行业的动物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的诊疗与防控技术,学生结合《思政基础》所学知识,用唯物辩证观分析生产中所遇到饲养与疾病防控等相关问题,用积极乐观心态解决困难。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防疫检疫方面的知识、能力及具备的素质,实施疫病防控,科学处理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明确动物检疫的种类、方式方法,并能很好地运用于生产;科学地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及各类动物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并根据检疫结果进行有效处理和正确出具各种检疫证明。  

  (2)主要内容:畜禽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疫情调查;畜禽养殖场防疫计划的制定。消毒药品的选购和配制;畜舍消毒技术;疫苗的稀释和各种免疫接种技术;动物驱虫。动物检疫的范围、对象、分类;动物检疫的方式和方法;动物检疫的处理。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主要由具有丰富临床诊疗经验与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有一定实验室诊断技能的实训指导教师组成。实习实训条件;实习实训项目教学在动物疫病检测室、动物医院、养殖场进行。  

  10.《养殖场环境卫生与控制》  

  (1)课程目标:熟悉影响畜禽生产力的环境因素的测定及控制措施,能熟练制定畜牧场的环境保护措施、卫生防疫制度、污物处理程序等,同时掌握各种畜牧场的规划设计能力。熟悉外界气象因素对家畜生产力的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掌握畜牧场的环境控制措施,熟练掌握畜牧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艰苦奋斗、自主立业、开拓创新的精神。  

  (2)主要内容:环境气象因素与畜禽生产力;畜舍类型与空气温度、湿度、气流、气压的控制;畜舍采光的测定和计算;湿热环境的调控设施及空气污染控制的方案设计;水样的采集、保存和水质感官检查:规模化猪场环境污染原因调查及问题处理方案设计;贮粪场设施与场内运输工具设计;养殖场尸体处理工艺设计;养鸡、猪、牛场规划设计等。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由具有本科学历3以上从事专业教学或研究生学历教师、3年以上实验室工作的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动物医院、校内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11.《畜产品加工》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畜产品原料的性质,掌握主要产品的加工工艺与技术,了解产品的质量标准、产品的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等。通过所开设的实习实训,使学生掌握部分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及蛋制品加工的基本方法,为畜产品安全控制及生产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主要内容:肉、乳、蛋等畜产品基础知识,畜产品贮藏、加工基本原理和生产加工工艺、加工所用辅助材料的基本性质与作用、畜产品加工装备、畜产品加工发展现状和趋势等内容。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由具有本科学历3以上从事专业教学或研究生学历教师、3年以上实验室工作的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12.《猪生产》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种群更新计划,能有选择性地购进体形外貌符合品种特征的种猪,会智能化养猪设备操作,熟练掌握各阶段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掌握饲料加工机械的操作规程。该课程设计结合区域内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了现场教学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2)主要内容:种公猪与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怀孕母猪生产、哺乳母猪生产、哺乳仔猪生产、保育猪生产、肥育猪生产、猪场信息化管理等。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主要由校内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具有在生产一线技术岗位或技术管理岗位1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实训指导老师共同组成,建议由校内具有副高职称以上职称的老师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13.《禽生产》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从事家禽生产、经营管理、饲料兽药营销等禽类生产一线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2)主要内容:家禽品种知识、肉鸡生产、蛋鸡生产、肉鸭生产、蛋鸭生产鹅生产孵化技术等。课程内容结合区域内养禽特点,以鸡、鹏、鹅生产过程设置课程内容及课程技能要求,采用了现场教学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主要由校内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具有在生产一线技术岗位或技术管理岗位3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实训指导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14.《牛羊生产》  

  (1)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科学地选择牛羊生产场址、根据不同生产规模对场址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合理完善场内配套设施,对牛羊场进行岗位、劳动定额管理,并能进行成本、利润核算,根据营养需要设计合理的日粮配方,根据配方配制饲料,根据母牛羊的表现及外部变化进行发情鉴定并进行人工授精技术操作:科学地对续牛、育成牛、成母牛进行饲养管理。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2)主要内容:牛羊品种识别与生产特性、种公牛羊的饲养管理、续牛与羔羊的饲养管理、肉牛生产、奶牛生产、山羊生产、绵羊生产等。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主要由校内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具有在生产一线技术岗位或技术管理岗位3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实训指导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15.《猪病防治》  

  (1)课程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猪病防治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发现临床猪的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本课程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主要内容: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猪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变、诊断及防治要点;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和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常见普通病的发生规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主要由校内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具有在生产一线技术岗位或技术管理岗位3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实训指导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16.《禽病防治》  

  (1)课程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禽病防治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发现临床家禽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本课程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主要内容:养禽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家禽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变、诊断及防治要点;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和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常见普通病的发生规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主要由校内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具有在生产一线技术岗位或技术管理岗位3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实训指导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17.《牛羊病防治》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牛、羊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变、诊断及防治要点;掌握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和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掌握常见普通病的发生规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达到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验检疫员、兽医化验员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2)主要内容:牛场、羊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牛、羊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变、诊断及防治要点;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和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常见普通病的发生规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主要由校内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具有在生产一线技术岗位或技术管理岗位3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实训指导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18.《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  

  (1)课程日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农村经济管理和农业企业管理与营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方法,培养现代农业转型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主要内容: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和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市场调查,经济信息,经营预测与经营决策,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土地及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等.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由具有本科学历3以上从事专业教学或研究生学历教师、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农业企业管理工作的教师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企业生产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项目分析、信息技术等。  

  19.《中兽医学》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阴阳、五行相互关系及其在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掌握脏腑的基本功能和常见病因,掌握四诊八纲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常用中草药和针灸的基本技能,正确进行常见病证防治。  

  (2)主要内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基础、诊法、辩证方法、防治法则、常用中药及方剂、中药及方剂的基本知识、常用中药及方剂、针灸术、针灸的基本知识、常用穴位及针治。  

  (3)教学要求:师资配置主要由校内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具有在生产一线技术岗位或技术管理岗位3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实训指导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实施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地进行,建议采用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与实训、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上一篇:艺术制作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篇: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Top